從一開始的如何接納自我
其實有所感觸
因為以前的我就是不斷肯定自己的老師
認為是學生升做錯事所以我討厭他對學生生氣等
但後來接觸一些書籍後有嘗試調整心態與情緒
適時地向學生表達情緒,但偶爾還是會討厭或害怕特地學生
但讀了溫老師的此篇文章,讓我更了解如何接納學生
而且也有提供具體的方法,讓我能有所實踐
我個人解讀是
沒有孩子想當惹人厭的學生,只是他們不知該如何正確表現
因此身為老師的我們,應該要多製造機會讓學生能發揮所長,因此教學變得格外重要
以「有趣、多元、深度、效度」為設計課程並以多元的方式看見小孩的亮點
還有在面對自我的情緒,要去試著接納,不要讓生氣來控制自己的行為
就像溫老師所說的:「雖然無法愛上每位孩子,但也不會再有討厭的學生。」
這張圖片的內容,與學生做約定且藉由達成目標獲得獎勵的方式,可以提升學生的動機。
接著關於「成功」與「獎賞」是由自己掌控
如何獎賞才能促使學生發自內心更上一層樓的肯定了?
怎麼做才能使學生自我評價看見自己的成長
或許這才是真正的賞而不要讓學生被分數綁架
以下是我的想法
我會想讓學生設立一個目標
並寫下目標達成後,想獲得的獎勵
而從書中也反省以前常拿糖果給乖的人的行為
那時想營造沒分數的環境,但自己卻透過獎賞來評斷好壞
應該以分享的心態,每個學生都值得享有喜樂
就像阿德勒說:「如果懲罰不好,獎賞一樣不好。」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接這進入成長篇
以如何面對與解決問題為出發點,想著接下來該怎麼辦
舉了許多實案做說明,像是拔河比賽、選模範生到班級打掃
我覺得溫老師總能看到事件的核心問題,而不是執著於表象
我認為這需要有敏銳的觀察,是我需要努力的方向。
其中一篇是關於分數的迷思
首先先想想 考試的目的是為了什麼
其實我一開始教學生,也會盡量不打分數,因為我不希望學生被分數綁架,透過分數來第一自我的價值
但讀完溫老師的書,發現我想的不夠多,考試其實是訓練學習態度,能貫徹始終的完成並去將不會的弄懂
因此在考卷上打兩種分數
我認為是一個好的方式,一個是態度分數,一個是實際分數
在教學現場中,我發現成績愈好、自我要求嚴苛的小孩越容易被分數綁架
我們都知道長大後其實沒有分數的存在
而當學生時,有多少人是因分數而扼殺學習動機
我想我要去接納與包容學習慢的學生,他們一直都很努力,只是在這個充滿分數的環境中,不斷地否定他們的努力
我需要以「弱化考試、強化教學、活化課程與美化心靈」當作自許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引導學生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任。
在教學上我盡量用活潑的方式,但很常看見學生上課時散漫,然後私下問問題
當時的我認為只要學生願意學習,我就願意教
但仔細想想,其實最根本的問題依舊存在,如果不去正視只會一直惡性循環
所以在,去說明自己的原則,認真聽而不董事老師需要調整,但是不認真而聽不懂那你就要自己承擔後果,當學生體驗到後果,久了就懂得為自己負責。
說道為自己學習負責,就不得不提到作弊與抄作業
因為小時候友會作弊,所以能去同理為何要作弊,但說真的會後悔自己作弊
而為什麼作弊,其實就是不想要面對挫折與承擔後果
但仔細想想,透過作弊達成目標遲早都是要面對挫折而且往往都比之前更加嚴重
但小孩時,想不了這麼遠,而造成這樣其實也跟環境有很大的關係
考試與作業的目的是為了什麼,我就不再多家敘述
當我們明白背後的用意,就是要引導孩子
成績不好,不代表你人品不好,但一旦作弊,你的信用就會受損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再來是探討「嫉妒」
我認為嫉妒沒有處理好,很容易產生霸凌,而嫉妒其實是發自羨慕的心理狀態
我記得我有一位學生常常罵著表現好的學生,而我當下只會急著去阻止當法官卻忘了要多一點同理
我覺得嫉妒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狀態
但往往被我們阻止的是嫉妒後衍生的不好行為
所以老師該怎麼做,除了能跟學生探討這個問題之外,也要去省思為什麼會造成學生嫉妒,老師平常是不是容易表現出讚美同一位學生的表現
讚美沒有甚麼不好,但固定讚美某特地學生,容易造成其他學生的不平衡
因此以感謝去替代讚美,像是「謝謝你.......,讓我感覺......」我覺得是一個好方法,就算讚美也要能提出具體的行為,這樣其他學生也能仿效.....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再來是作業
其實有時學生作業寫不完或是選擇用抄的
我能有所體諒,因為相同性質的作業太多了,尤其是接近段考時,老師發了一疊考卷給學生練習
但這樣重量不重質的方式,真的好嗎?
酖因為我不是出作業的,所以我想探討是學生寫不完作業
作業沒寫完的原因有很多
但我可以體諒有時功課沒寫完的處境,這是人之常情
但經常功課沒想完,我認為需要去釐清問題和正視問題與解決
所以給予彈性我認為很重要
一個禮拜可以有一次功課沒寫完的機會,但沒寫完不代表就算了,除了要了解原因,還是要找時間將作業補齊,因為寫作業是一種態度。
然後對於免死金牌制度與替代役制度,我覺得是將寫作業變成有趣的方式,可以嘗試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最後一章捷是講親師關係的建立,我就不加以敘述
我覺得這一本書,有強調3個重點
1、老師不要去當法官急著做審判。
需要多點同理,這樣才能釐清事情的原貌
2、先解決「情」在處理「事」。
先正視情緒,才能好好的處理事情。
3、每件事都要想著「接下來該怎麼辦?」,而不是一直受情緒影響。
我認為這是我一直在書中不斷看到的重點
我認為這是一本值得不斷去省思自我並找到方式去實踐的書籍。
然後要不斷督促自己要堅持原則,克服婦人之仁